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

Life of Pi (少年Pi的奇幻旅程):不負責任亂評

 宗教帶領人們如何信仰,而你自已才是信仰的中心!

人活著或不絕望而死的原因是因為壓力(對死亡的恐懼:怕被老虎吃掉)以及責任(讓對方生存的責任:餵食老虎的責任)
可能這是人異於飛禽走獸的原因!
至於PI相信的上帝是否存在:天助自助者.放棄與絕望提早邁向死亡!
永不絕望是一種"信仰":無關鬼神!
人無法單獨存活且必須有"利他"/牠的價值,這是人之所以為何為人!人的一生在不斷付出,不斷放下後...到什麼都沒有! 最後,最難放下的是對方(你所互相依賴的他/牠)的別離.


這部片很有意思的地方是:每個人看完感想不盡相同!
如果一部片的觀後感雷同,就稱不上"藝術"!
藝術應該是給人很大的想像及延伸空間!

我奇怪為何原著書名沒提到飄流2字?只寫了"life of Pi"?
也許Pi單單在海上飄流的這段,就是一個人,一生的縮影!


這部片可以延伸到很沈重(剛看完我覺得很沈重,雖然看的時侯我一路笑不停) 不過你也可以解讀得很輕鬆寫意!
是青少年的生存競爭勵志片嗎?或者只是一部不分級的絕美奇幻片?(影片一開始的印度場景真和我實際所見的相差十萬八千里!!!這或者也可說是李安的時空美學,就如同吳宇森的暴力美學一樣)


本來片頭我還以為李安在傳教(糟糕耶誕節到了..== 我很怕看到傳教片...),到後面,我最後的解讀是:自己的信念就是信仰!

也就是Pi為了生存,剛開始要餵飽老虎,自己才不會變成他的盤中飧,所以殺生(魚)餵牠吃.
不過他慟哭流涕說:感謝印度神賜與我食物,使我們免於飢餓!
到後來已經沒東西可吃,只能在大海中抓魚,又不得不違背吃素的原則.
由此看來Pi的信仰並不是建立在任何宗教的基礎(他信仰三個宗教),而是信仰他自己!


人類為了求生存而自圓其說及使用各種手段真的比動物強很多!
這同時也呼應片尾PI說的兩種不同版本的飄流過程:

一個呈現真實且血淋淋的人性;一個是童話故事般的冒險歷程 !
其實我並不覺得你若相信前者就代表你不信仰上帝,
我只知道求生存本來就是件殘酷的事!
佛說:這是個娑婆世界!
"娑婆"意謂 堪忍;為何"堪忍",因為不完美!

如果"完美",我們又何需來這個世上學習!?

所以你相信哪個版本?有那麼大的討論空間嗎,我不認為.

只是在資源缺乏的環境下,人性之惡的顯現更加赤裸而已(當然人性不只有惡,也不只有善;這是相對的) 物競天擇,生存競爭變得更加明顯罷了!

試問,你在什麼都有的環境下還會去跟人家爭什麼嗎?一般人不會,但有少部份的人還是會,好還要更好!!

  而人卸掉人皮的外衣,究竟跟動物差在哪裡?
人心的貪婪是永遠無法填補的慾望之洞

就以什麼都有的情況而言,動物的精神層次反而高於人類,因為動物並不貪婪,求即可!
人貪婪的結果可一分為二:一方面因為要求更多而進步創新;另一方面可能因為方向錯誤走向毀滅!
這要看他有沒有"利他"的因素.有利於大眾的貪婪需求是正向的,人類之所以不斷走向進步繁榮,是因為要求更多!
所以不能一概否定"貪婪"存在的價值!
而動物:你總不能叫動物去創新,牠們只能適應.


所以你相信哪個版本?有那麼大的討論空間嗎,我不認為.


片末,Pi心中自認為餵食老虎,朝夕相處,互相依賴,應該對他會至少有一些感情,
但老虎下舟後頭也不回,"無情"離開,是因為牠沒看到仆街(海灘)的Pi,以為Pi在森林中等牠?
這是片尾伏筆,是動物真有靈性?還是人只是在動物的眼中看到自己情感的投射?


身為人就會為情受苦!這也是人為動物之靈的原因!

能有這麼多不同解讀的電影,應該稱得上"藝術"!應該也只有李安拍得出來,真的要給他鼓鼓掌!!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